截至2014年年底,海南省在全省16个市县、56个乡镇和学校完成城乡“膜法”工程423宗......
“这水可以直接喝。”他说,但在4年前,村民日常饮用水含有泥沙,取水做饭要颇费些功夫。而这一改变的背后,则是海南饮用水“膜法”工程。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海南省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北排山村是最早使用“膜法”装置的村落之一。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李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海南省当年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2012年至2015年实施“膜法”饮水安康工程,在全省204个乡镇建造或改造超滤水厂,力争将海南建成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示范区。其中,澄迈县列为海南省“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示范县。记者调查获悉,截至目前,海南该举措成为解决当地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一个成功探索,并被业界定义为“海南模式”,已在广西、内蒙古、江西等省区陆续推广。
但也有业内人士坦然,广东、江西、山东等地区饮用水污染的成因、程度不同于海南,“海南模式”能否成为一剂良药,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答案。
试点海南
澄迈县投入配套资金6200万元,完成工程233宗,包括中小学校、集中式大型水厂、农村等;受益人口31.5万。
李曰昌所在的北排山村,距离澄迈县城10余公里。2012年5月底,海南在该村进行试点,同时被海南省列为试点的村子还包括老城镇潭池村、金江镇黄竹村。
“对于全国来说,海南的水质整体优于其他地方。”李军坦言,海南省就在当年启动了“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计划2012~2015年,在全省204个乡镇建造或改造超滤水厂。他回忆说,目标是将海南建成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示范区。
而该工程实际操作者为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立昇”)。该公司官方网站介绍,海南立昇成立于1992年,专门从事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分离膜技术及产品、家庭净水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其农改水事业部负责人李明一告诉记者,海南立昇研制“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攻克普通PVC材料产业化生产优质超滤膜的世界难题,降低超滤膜的生产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了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使用寿命。
试点海南的另一个背景则是《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公布不久,《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全面解决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而海南省也提出,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在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应用超滤膜净水技术,2012年3月,澄迈县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海南省‘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示范县”。李军认为,澄迈隶属海南省会城市海口,同时其县域经济基础好。公开资料显示,澄迈县陆地面积20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01.56亿元,澄迈是海南省各市县中第三大投资体和第四大经济体。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提供的一份“海南省城乡‘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经验材料”(以下简称“膜法”饮水材料)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澄迈县投入配套资金6200万元,完成工程223宗,包括中小学校、集中式大型水厂、农村等;受益人口31.5万,占全县人口62.92%。澄迈成为我国第一个推动农村饮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最新水质卫生标准的县,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水平最高的膜法优质饮水示范区。李军介绍,该县是全国唯一直饮水示范县,“膜法”工程使出水质量达到国家新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
据介绍,利用北排山村原来的水塔、管道、水井、设备房等,再投入价值25万元的设备,足以保障该村及周边村子村民饮水达到国家卫生安全标准。李曰昌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原来每吨水花费0.8元,现在为1元,一户家庭一个月水费少的几元钱,多的也仅是十几元。在他的账目上,村民饮用水水质好了,但并没因此带来经济负担。李明一介绍,海南省推行的“膜法”工程是政府投资,海南立昇负责配套建设管理。
上述“膜法”饮水材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海南省在全省16个市县、56个乡镇和学校完成城乡“膜法”工程276宗,日供水10万吨,总投资1.3亿元,覆盖人口60.4万人。“目前已覆盖全省80万城乡人口。”李军说。
澄迈县投入配套资金6200万元,完成工程223宗,包括中小学校、集中式大型水厂、农村等;受益人口31.5万。
守着水喊“渴”
对于海南省的安全饮水尤其是农村安全饮水,该资料用“较为严峻的考验”以总结。
在外界看来,海南四面环海,并不缺水。而旅游作为其支柱产业之一,“重工业”“化工污染”等字眼,也难以与这个旅游大省联系起来。
“不缺水,可不容易喝到干净的水。”海南多地村民一致描述。
李曰昌回忆称,在2005年以前,北排山村1300余名村民饮水,要从村1公里外的老水井引水后,放到村中的水塔。经过沉淀后,村民再用水桶挑到家中使用,但水质发黄。2005年,北排山村使用上自来水,可通过管道将水塔中的水直接送到家中,但含有沙子等。村民们说,要用毛巾或纱布包住水龙头,用以过滤后勉强可用。而水塔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沉淀厚厚的泥层。
而在文昌市会文镇宝峙村,此前饮水境况与北排山村相似。该村村民介绍,此前从水井里打出的水,放一会儿后很快变红,必须烧开了用。不仅如此,烧水的锅、保温瓶等,里面也很快结上厚厚的水垢。
“上述饮水状况,在海南农村较为典型。”李明一坦言,海南虽四面环海,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沿海乡镇的饮用水境况并不理想。
在澄迈县,其水源为地下水、南渡江水及松涛水库水。辖区内此前大部分村落采用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细菌、铁、锰等。当地媒体在当时的公开报道中称,根据调研所得,澄迈县的农村基本没有任何过滤装置,而澄迈县乡镇集中供水与分散式供水都面临着饮用水保障安全的挑战。记者获得的资料介绍,长期以来,海水淡化受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海南大部分沿海乡镇的饮用水是较大难题。除此之外,海南的地质结构较为特殊,不少农村位于岩层上,地下水很难取用,同时铁、锰、氟含量超标;地表水受到雨季和旱季的影响,供水量得不到保证,容易受到污染。对于海南省的安全饮水尤其是农村安全饮水,该资料用“较为严峻的考验”以总结。
李军介绍,海南几乎没有化工产业,但是农作物农药残留、高尔夫球场造成的水污染等也在威胁海南饮用水安全。“膜法”饮水材料印证,在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前,海南全省农村饮用水85%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未经科学检测与处理,导致1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存在问题。而截至2014年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为903.48万。
看得出,海南守着水却长期喊“渴”。
上述材料显示,海南“膜法”工程主要在实施集中式供水的城乡,依托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扩建、改建、辐射扩网;在原有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基础上,利用分散式供水改造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在人口集中、饮水量大的学校、景点等,设计净水设备,可采取直饮水台与单龙头直饮水项目等。
“海南模式”之惑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毫无疑问,“膜法”已成为海南治理饮用水安全的一剂良药。
2015年,海南将继续推进“膜法”工程,届时总投入15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不仅如此,海南立昇的“海南模式”也在向外布局。海南立昇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业务主要涉及家用、工业、出口等,目前在江苏苏州、山东东营等地均有工程项目,全国日供水150万吨,同时已在广西、内蒙古、江西等省区陆续推广。
海南省全国政协委员王路此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可把海南作为示范区,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海南实施“膜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他介绍,《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在他看来,“膜法”工程可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生态省建设,并且其模式可逐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饮水安全领域权威人士李圭白对此表达了同样观点。他公开表示,海南这一做法值得全国借鉴。他说,超滤膜孔径只有10纳米,比水中最大的微生物病毒还小,可将水中包括致病微生物在内的全部微生物都除去,能完全保障饮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彻底解决了农村自来水微生物不达标和疾病高发问题。
李明一介绍,项目运营的前5年,海南立昇负责,而5年后,当地政府属地管理,届时由科技部门验收、卫生部门水质监测等,能实现多赢。科技部门提供的资料介绍,截至目前,“膜法”工程的水质完全符合新国标106项水质标准的要求。不仅如此,《海南省澄迈县“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海南立昇超滤系统吨水运行成本约为0.2元/吨,占地面积只有传统工艺的1/3。
当然,“海南模式”也有着自己的困惑。海南省一政府人员坦言,海南立昇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已相对成熟,但也常常会受到项目客观环境影响。他举例称,此前原本在三亚做一个大规模“膜法”项目,但其配套设施中没有水塔,致使最后选择放弃。
“如果重新建设,其投资成本要高出平常的2倍左右。”该人士介绍。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类似看法。在他们看来,国内的村落大都分散,连片兴建千吨级以上的水厂统一供水,管路造价高,在不发达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和远离城市的城郊难以承受。从技术而言,长距离管路输送,水质容易被二次污染,同时农村地区管理水平有限,分散建设水厂难以得到有效管理。
手机:13770002828 电话:0515-88917777
邮件:260933788@qq.com